一碗水已滿,再向碗內注水,碗內的水必有一部分會溢出,這是最直觀的“擠出效應”。如果把競爭飽和的白酒市場當作一只注滿水的碗,那么無論是老品牌還是新加入的品牌,都處在“擠”與“被擠”的狀態之中。而關鍵,是看誰被擠出,誰有本事留存下來。
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,據行業統計的大致數據,白酒的總銷量是從400萬噸下滑至300萬噸左右,近年再觸底反彈,略有增長,并且其中銷量增長迅速的,是高檔白酒。而枝江酒業的成長也正處在這一背景中,從1997年起步發展到現在,由小到大,化弱為強,走的是一條上升曲線。那么,在這一上升的發展勢態中,枝江酒業“擠出”了誰?
從產品價格區間來說,100元以下的產品市場容量大,尤其是售價在50-15元之間的產品,由于價格更為貼近普通民眾--市場上數量最為龐大的基層消費群體,所以更容易被市場接受,銷售容易上量,而且廠商之間的利潤都能得到保障。
這一價格區間的消費形態,除了市場容量巨大,還有三個特點:一是市場門檻低,品牌眾多,營銷水平參差不齊,甚至產品質量都會出現不穩定;二是消費者的忠誠度不高,普通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更為敏感,其購買決策容易受促銷的影響;三是地域品牌在當地擁有高忠誠度的消費群體,多年的市場培養中,當地消費者已對其產品形成了“口感依賴”,甚至注入了情感。
枝江大曲就在這個區間崛起,恰恰把握了這個市場的特性,避強取弱,以實擊虛:一是以親和的價格;二是在產品品質上打出了“不與名酒比價格,只與名酒比質量”、“五星枝江,趕比五糧”的口號,一下子把自己同名酒捆綁起來;三是增強品牌的親和力,如找平民娛樂化的影星代言,“來來往往,喝杯枝江”的宣傳口號等。
而在戰略布局上,枝江大曲實現了自身快速發展的三步曲:首先攻下武漢這個在戰略上有“九省通衢”輻射意義的重點市場;其次在鄂酒缺少領軍品牌的情況下,把自己培養成地域名酒,今天湖北市場能貢獻給枝江酒業白酒業務15億銷售額中的近10億,從中可見強勢區域品牌的忠誠消費根基;再次,向全國擴展,把自己培養成全國性品牌,這是枝江大曲目前的狀態。
在向全國性品牌邁進的過程中,枝江大曲交鋒的對象,將是其它地域品牌、一些名酒的中低端品牌;而往日的枝江大曲已壯大成枝江酒業,多個省外的億元市場形成,其交鋒狀態將從以強擊弱傾向于以強擊強,這表現在各省重點市場的遭遇戰上。
而枝江酒業如今具備的勢能,就是形成了大眾化的全國性品牌。這股品牌力量,隨著枝江酒業市場布局的展開和落實,將席卷全國。而這樣的大眾化品牌,達到這個量級的,在行業不多見。(作者系《銷售與管理》雜志編輯部主任 謝海峰)